2012年9月30日 星期日

手術後譫妄與認知功能障礙


Q17.術後譫妄與認知功能障礙

◎分別譫妄、失智、與術後認知障礙?
    譫妄(Delirium)是一種急性心智功能障礙,根據定義,譫妄是一種暫時性、變動性的意識、注意力、認知和感覺障礙(1)。臨床上常以焦慮和難過來表現,仔細詢問下,可能有短暫的妄想症(如幻視)等等,實際行為則出現兩極反應,攻擊型和退縮型,容易被誤為是憂鬱症,也可能術後因為沒有假牙、眼鏡、助聽器,導致溝通不良被誤會(2)

手術後大約有三分之一的病人出現這種症狀,絕大多數時間都很短暫,嚴重者在一周之內也會逐漸好轉大於65歲的高齡病人是危險族群,有將近一半出現手術後譫妄。誘發原因主要是感染(泌尿道感染、肺部感染為主)和藥物(如酒精、咖啡戒斷,服用抗乙醯膽鹼藥物或具備這類作用的類似藥物,如毛地黃、抗利尿劑、類固醇藥物等)

失智(dementia)則是一種慢性精神疾病,慢性、進行性整體大腦功能下降,包括記憶力和思考能力。臨床上有超過50種疾病原因最終都導致失智,主要是阿茲海默病(50-70%)、巴金森及其他腦血管疾病(20-30%)等。臨床診斷是認知、語言功能、注意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持續下降超過六個月,失智病人會譫妄,譫妄不會導致失智。

    術後認知功能障(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簡稱PCOD) 是指手術之後產生長時間,可能是永久性的認知失能狀態。站在家屬的看法,就是覺得長輩在手術之後變得不一樣了,沒辦法自理或獨立生活。過去,PCOD主要是發生在心臟手術病人接受心肺繞道後發生(3),最近研究發現,年紀很大、接受大手術的病人也比一般人容易發生PCOD,但是到底機率有多高目前並沒有一致的數據,因此有國際術後認知功能障礙研究學會(ISPOCD)的組織(4),開始大規模、長時間的探討

    2009ISPOCD完成一個大規模的研究,12個國家,25家醫院,總共2,500位大於60歲的病人接受各種非心臟外科手術,其中三分之一居住在丹麥,該國統計將近九年的長期研究,結果一週內有高達五分之一(20%)的病人發生不同程度的POCD,三個月後降為10% (根據他人先前的研究,手術兩年之後大約仍有1%認知障礙未恢復)。發生POCD的病人有較高機會發生併發症,導致工作失能的機會增加2倍多,術後必需到社福機構安養的機會則增加1倍半左右(5)。年齡(特別是80歲以上)仍是目前唯一公認的誘發危險因子(2)

◎麻醉計畫
    目前為止還無法預測,哪一些病人會手術後會發生認知障礙?早期研究認為區域麻醉比全身麻醉好,後來發現只有術後第一週的認知功能較好,長期(三個月)則沒有差別,局部麻醉術後也可能引起POCD。此外,大多數時候,全身麻醉可能是唯一的選擇,基於這樣的理由堅持使用區域麻醉,可能適得其反。

    比較合理的考慮,是術前如果病人已經有認知功能障礙,手術前最好先做認知功能測驗,術後追蹤時才能較早期發現POCD。但過去針對術後認知功能障礙的研究也發現,將近一半左右的論文並沒有進行完整的認知功能測驗,表示術前認知功能評估仍未形成共識。

    簡易智能測驗(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簡稱MMSE,包含多面向,可以簡化問一連串的十個問題,如下。1)時間感(現在時間)2)方向感(這裡是哪裡)3)記憶人名(這是你的誰,叫甚麼名字)4)重複說一段短句子,5)簡易算數,6)記得不久前誰來訪視,7)叫得出檢查者姓名,8)完成簡單指令 (寫或說)9)寫一段短句,10)複製簡單圖案。總分30分,實際表格可以參閱「台灣臨床失智症學會」的資料(7)當病史(病人或家屬告知) 懷疑有認知功能障礙時,如重覆說某一句話,對時間或地點混亂,或對醫囑的配合性不好,例如忘記吃藥或重複吃藥等,簡易智能狀態測驗就可以派上用場,來篩檢出有認知功能障礙的病患,或作為基礎比對測驗值,家屬自己也可以做得到。

(1: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 Text Revision (DSM-IV-TR™, 2000). First MB (Ed.). STAT! Ref Online Electronic Medical Library. 2000.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004: 9–17.

2: Fines DP, Severn AM. Anaesthesia and cognitive disturbance in the elderly.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Anaesthesia, Critical Care & Pain. 2006; 6: 37-40.

3: Rudolph JL, Schreiber KA, Culley DJ, McGlinchey RE, Crosby G, Levitsky S, Marcantonio ER. Measurement of 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after cardiac surgery: a systematic review. Acta Anaesthesiol Scand. 2010; 54: 663-77.

4: International Study of 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http://www.sps.ele.tue.nl/ispocd/sub1_1/main.html

5: Steinmetz J, Christensen KB, Lund T, Lohse N, Rasmussen LS. Long-term consequences of 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Anesthesiology 2009; 110: 548–55.

6: Bryson GL, Wyand A. Evidence-based clinical update: General anesthesia and the risk of delirium and 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Can J Anesth. 2006; 53: 669–77.



2012年9月29日 星期六

沒問題有問題嗎


Q16.沒問題有問題嗎?(: 石明煌醫師)
   
    麻醉評估門診或訪視時,有一大部分病人會說一切都交給醫師,沒有問題。還有一些民眾,也許因為緊張、害怕,訪視時一時提不出問題來,我會安慰他們「沒有問題,不需要製造問題」。
   
    後來,經驗多了,知道民眾(病人和家屬)只是不知道如何解釋他們所關心的問題而已,只要稍稍提醒,他們很快就能把心裡面的疑問拿出來溝通,尋求解答。這樣的情境下可以想見,許多的問題與答案都需要由執行手術的外科醫師來回答,民眾經過問答之後,至少知道手術之前要怎樣向外科醫師問問題,心中的疑慮和焦慮或能減少許多。
    
    我用問病人問題的方式來提示,鼓勵民眾問醫師問題,以下就是經常用的提問(包含住院急門診手術,順序是由麻醉訪視、手術麻醉到出院回診)

·  要開什麼刀,手術有些甚麼幫助(為什麼需要動手術)
·  外科醫師是誰?
·  要在哪裡動手術?
·  手術之前要做哪些準備?
·  手術之前平常的藥還要吃嗎?
·  手術之前哪些藥不能吃?
·  訪視的麻醉醫師就是手術麻醉時的同一個醫師嗎?
·  手術之前是不是會先麻醉?
·  會用全身麻醉還是半身麻醉?
·  全身麻醉和半身麻醉哪一種比較好?

·  麻醉藥要怎麼打?用吸的嗎?
·  全身麻醉的時候會痛嗎?
·  誰幫我麻醉?
·  可以先和幫我麻醉的醫師見面溝通嗎?
·  麻醉有哪一些危險?
·  手術中間會醒過來嗎?
·  年紀大了,手術和麻醉安全嗎?有沒有甚麼併發症?
·  手術要開多久?
·  手術麻醉對腦部功能是不是有影響?
·  甚麼時候麻醉會醒過來?

·  麻醉醒過來會不會吐?
·  手術後醒來會不會很痛?
·  手術後就能吃東西嗎?
·  麻醉恢復室有窗戶嗎?可以見到陽光嗎?
·  甚麼時候可以出院?
·  出院要帶藥嗎?
·  甚麼時候可以下床活動?
·  可以自己開車回家嗎?

·  出院之後不舒服要找誰?
·  手術後多久可以完全康復?
·  需要回診嗎?


最後,您留意到了嗎?上面提到那麼多該問的問題,其中最多的部份是什麼?沒錯,是空白的部份,不只是白紙上的黑字。一定還有許許多多的疑問,但是只有您自己知道,不要害怕或遲疑,問您的麻醉醫師,和幫您手術的外科醫師。而且最好是在手術之前問。

2012年9月28日 星期五

年紀大開刀麻醉安全嗎


Q15.年紀大了開刀麻醉安全嗎?

    台灣201265歲以上人口佔11%,經建會推估2025年將達到20%的「超高齡社會」,二十年後2032年將佔25%,往後人口老化還會繼續惡化,於2060年達到40%(1)。另根據衛生署統計室指出,201065歲以上人口佔用掉三分之一健保醫療資源,推估未來國內老年人口的醫療費用將會更快速成長。201065歲以上國人健保醫療費用,有四成二集中用於泌尿、骨骼、癌症、事故傷害及腦血管疾病上,根據美國的統計,65歲以上年長者,將近一半有機會接受外科手術。高齡患者年老體衰,手術後的狀況往往難以預測,該不該動手術,也常讓患者與家屬陷入兩難,到底年紀大了麻醉安全嗎?

◎年長者麻醉是否特別危險?
    所有麻醉技術都有一定的風險,但受惠於麻醉醫學的進步,傷害事件事實上非常少。年齡本身雖然會增加一些麻醉風險,更重要的因素是病人的健康狀況、體力狀況以及即將要接受的手術類型。另外,目前所服用的藥物很可能對手術處置有影響,術前最好先和麻醉醫師討論過,事先了解藥物交互作用,以及對手術的影響。
    現代麻醉與過去比較安全許多,麻醉醫師小心翼翼的幫病人度過危險避免傷害發生,就像你自己開著車,或者過馬路一樣。
    2010國馬里蘭州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報告(3),提出「衰弱指數」作為明確的老人患者手術前風險評估標準。這些老人家進行過的手術也許是切除膽囊至置換關節等小手術,也可能是腹部的大手術。研究人員檢視高齡患者身體是否出現衰弱的現象,醫師評估的指標包括:
 1.體重減輕(一年不知不覺減輕4.5公斤以上)。
 2.肌握力減弱。
 3.覺得很疲倦。
 4.缺乏體能活動。
 5.走路速度遲緩。
    得分0~1分的患者,表示不衰弱,2~3分表示中度衰弱,4~5分則是衰弱。研究人員表示,身體衰弱的患者儲存的體力少很多,復原的能力也隨之下降。研究結果發現,中度衰弱患者在手術後出現併發症的機率,是不衰弱患者的兩倍;衰弱患者則超出2.5倍。此外,中度衰弱者住院的時間,則比不衰弱者拉長44%53%,衰弱者則增加65%89%。愈衰弱的患者手術後出院,住進療養院或支援性居所,而非返家休養的機率也愈高。中度衰退者住進這類安養機構的機率,是不衰弱者的3倍以上,衰弱者更高達20倍,而且衰弱者可能住進去後就不會再活著出院了。這樣的標準尚未取的美國麻醉醫學會的廣泛接受。

◎年長病人手術前注意事項
    每家醫院都可能有自己的術前自我評估表,以下是美國麻醉醫學會的提醒,家中如果有長者要手術,可以參考它的建議。

○手術前:
這次手術: 是否了解手術必要性,以及對病人是否有好處?
過去手術: 是否有過手術?家人是否有過麻醉意外或問題?
過敏: 是否曾經對食物、藥物或乳膠過敏?
檢驗和診斷: 醫師是否已經完成?
處方: 正在服用哪些藥?包括自行在藥局買藥(中草藥、補品等)?是
    否見過麻醉醫師訪談,他已經知道目前我所有服用的藥物?
神經認知障礙: 是否有精神障礙?醫師是否安排先會診做術前認知
    功能評估?
精神健康狀況: 是否有憂鬱症?如果是是否已經和精神科醫師討論
    過這次手術?
免疫系統: 是否有免疫疾病、肝炎或出血問題?
食道問題: 是否有胃酸逆流或慢性火燒心症狀?
胃的問題: 是否有潰瘍病史或吞食障礙?
牙齒: 是否有鬆動牙齒、假牙、或牙橋
心臟病史: 是否曾經心肌梗塞、狹心症、高血壓、或這些家族史
肺氣腫、氣喘、呼吸中止:是否有這些問題或其他呼吸道疾病?是否
    抽菸?
關節炎: 是否有任何限制你活動的情況?
內分泌系統疾病: 是否有糖尿病及甲狀腺疾病?
關切的問題: 是否有問題要問或者對即將要進行的手術很焦慮?
術後主要照顧者: 手術完成後要連絡誰?麻醉醫師要和誰討論術後
    止痛?

○手術後
副作用: 手術有哪些副作用?我是否屬屬於術後譫妄(delirium)危險
    群(短暫認知障礙, 10-15% 發生率)。自己要如何避免?主要照顧者要怎樣配
    合?
復原後舒適性:醫院的恢復室是否靠窗邊(有窗可以知道是白天或夜
    )?我的主要照顧能把相片(和家人的合照)或行事曆(可以知道
    今天是哪一天星期幾)帶到恢復室給我嗎?手術後誰會負責給我
    帶助聽器、眼鏡和假牙(立刻恢復到手術前的感知)?這些措施和準備都能降低  
  手術後妄機率
接送:手術後需要安排交通工具嗎?甚麼時候能回家?
飲食: 我能吃甚麼?甚麼時候能吃東西?有甚麼東西不能吃麼?
緊急聯絡: 誰是我的緊急連絡人
返家: 如果我獨居,恢復期間我需要旁人照料嗎?如果需要,手術之
    後我可以找到居家護理師幫忙照顧嗎?
藥物:甚麼時候要吃藥(或停藥)
繃帶: 甚麼時候要換紗布繃帶
活動: 多久可以恢復日常活動
回診: 需要約返診嗎?甚麼時候?

(1:經建會「中華民國2012年至2060年人口推計」報告 http://www.cepd.gov.tw/m1.aspx?sNo=0000455

2: 衛生署統計室「99年全民健康保險統計」http://www.doh.gov.tw/CHT2006/DM/DM2_2.aspx?now_fod_list_no=10238&class_no=440&level_no=1


3: Makary MA, Segev DL, Pronovost PJ, Syin D, Bandeen-Roche K, Patel P, Takenaga R, Devgan L, Holzmueller CG, Tian J, Fried LPFrailty as a predictor of surgical outcomes in older patients. J Am Coll Surg. 2010; 210: 901-8.)

2012年9月27日 星期四

手術後會不會痛到崩潰


Q14.手術後會不會痛到崩潰?(: 石明煌醫師)

1:怎樣叫作「急性術後疼痛」?
: 手術或組織外傷之後,立即感覺到的疼痛叫作急性術後疼痛,這種「痛」需要治療,而且不應該超過三個月。手術之後,麻醉醫師會立即仔細評估每一位病人的疼痛,包括疼痛的範圍和來源等,以便及早治療疼痛。有些民眾誤以為忍痛對傷口癒合比較好,事實是剛好相反,況且沒有處理急性疼痛,將來有機會演變成「慢性疼痛」,有時候很困難處理。

2: 我手術後一定會痛嗎?
: 根據2008年歐洲的報告,綜合醫院手術術後疼痛的盛行率調查(1),手術後當天有41%的病人有中等度或嚴重疼痛,手術後第一天降到30%,隨後逐天減少。民眾會問為什麼別人都不痛我卻很痛?事實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疼痛傾向,影響手術後疼痛的因素很多,手術後越焦慮越感覺到疼痛,其他加重因素還有術前是否疼痛、年紀以及手術種類等。

3: 要如何評估術後疼痛的程度?
:和其他疼痛評估的方式相同,急性術後疼痛也是使用一個一到十的指數表,十分代表疼痛到了無法忍受的極點,一分則是完全沒有疼痛。由於疼痛是完全主觀的描述,要由每一個病人自己來評分。

4:誰幫我治療急性術後疼痛?
: 麻醉醫師都是疼痛治療專家。麻醉醫師除了在手術時確保病人的安全和舒適,手術之後也是一樣的。麻醉醫師經常與其他醫療專業共同組成或領導團隊,幫助病人治療疼痛,包括醫師(如神經科、腫瘤科、骨科、精神科與復健科等),以及非醫師專業人員(如護理師、專科護理師、醫師助理、復健師和心理師等),也共同評估病人的疼痛,團隊合作,形成專屬於該病人的疼痛治療計畫。

5:為什麼治療急性術後疼痛很重要?
: 首先,沒有人希望疼痛。其次,許多研究都指出治療急性術後疼痛與手術預後的正面重要性。醫師有效治療病人的疼痛,增加病人的舒適度,在在都能夠幫病人準備好面對復建過程,加速其復原。

6:急性術後疼痛怎麼治療?
: 有許多的方式可以治療手術後的疼痛,醫師會根據病人的各種因素來評估與選擇。病人自控式止痛(英文簡稱PCA)是一種廣泛採用的靜脈給藥方式病人滿意度最高(2),但治療術後疼痛還有其他許多藥物與治療方式,藥物包括鴉片類止痛劑、對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消炎鎮痛劑、乙型環氧化酶抑制劑(COX-2)、甲基天門冬氨酸(NMDA)、加巴噴丁(Gabapentin)等,新的治療方式因對手術預後的改善正在逐步提升,如區域麻醉(3),其他傳統方式如神經阻斷導管、以及局部麻醉劑浸潤(或皮下持續注射)等等。

7:疼痛治療是否有重大進展?
: 肯定的。疼痛治療藥物由於作用持續時間不足,要全程達到良好止痛效果,麻醉醫師需要使用點滴的方式或者一段時間追加的方式來減輕病人疼痛。最新的進展研發出傳統藥物的長時間作用劑型,如微小球劑型局部麻醉劑(microsphere extended-release local anesthetics)、緩慢釋放劑型硬膜外嗎啡(extended-release epidural morphine)、離子穿透經皮劑型芬太尼(iontophoretic transdermal delivery of fentanyl)(3)。新止痛藥物,如週邊作用嗎啡受體拮抗劑(methylnaltrexone alvimopan)具有良好的止痛作用,同時不會影響腸蠕動(4)。麻醉醫師作為止痛專家,會留意這些發展及國情與引進。

8: 有沒有不使用藥物的另類療法?
: 有的。經皮神經刺激術臨床上用於輔助及降低止痛藥物使用量,單獨使用效果仍待證實(5)。聽音樂也能稍微減少止痛藥量(6),另類選擇包括中醫針刺、按摩、冥想、催眠等都是方式之一,由於文獻較少,無法評論。


9: 我自己能做甚麼?
:手術之後,你需要和醫師護理師溝通,有兩件事是醫師不能代勞的。首先,是誠實說出你的疼痛,包括疼痛的程度、哪裡痛、做哪些活動或者哪些姿勢疼痛會加重或減輕,醫師如果能更清楚就越能對你有幫忙;其次,別忽略副作用,如果感覺到嗜睡、便秘、噁心、一膚搔癢等藥物副作用,要儘早告知你的照護團隊,醫師可以減少劑量或變更藥物來改善這些副作用。記得前面(5)說過,當疼痛得到控制,你的身體越能夠應付復元工作,手術後不是你測試自己對疼痛忍耐力的最佳時機,不需要在這個時候練習忍耐,練習笑容。你的腳色是和健康照護團隊共同讓你自己早日康復,早日擺脫疼痛。


(1:Sommer M, de Rijke JM, van Kleef M, Kessels AGH, Peters ML, Geurts JWJM, Gramke HF, Marcus MAE. The prevalence of postoperative pain in a sample of 1490 surgical inpatients. European Journal of Anaesthesiology 2008; 25: 267-74.

2: Liu SS, Wu CL. The effect of analgesic technique on postoperative
patient-reported outcomes including analgesia: a systematic review.
Anesth Analg. 2007; 105: 789–808.

3: Raja SN, Wu CL. Treatment of acute postoperative pain. Lancet. 2011; 377: 2215-25.

4: Becker G, Blum HE. Novel opioid antagonists for opioid-induced
bowel dysfunction and postoperative ileus. Lancet. 2009; 373: 1198–206.

5: Freynet A, Falcoz PE. Is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
effective in relieving postoperative pain after thoracotomy? Interact Cardiovasc Thorac Surg. 2010; 10: 283–8.

6: Cepeda MS, Carr DB, Lau J, Alvarez H. Music for pain relief.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06; 2: CD004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