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20.病人說我常喝酒,麻藥下重一點?
隨著經濟發展與工業化,國人的飲酒觀念和習慣受到西方文化影響,酒類消耗量和酒癮盛行率同步增高的趨勢還在持續。現今西化社會似乎也鼓勵「適量」飲酒,每天(或一週2-3次)一杯酒(各國標準不同,台灣衛生署未制定,如果以30克酒精計算,相當於20%米酒或紅酒150毫升,40%白蘭地75毫升,或5%啤酒600毫升,女性應該要減半)能夠降低血中脂肪及凝血指標,發生冠心病的機會下降25%(註1)。要達到類似的預防其實綠茶、巧克力等等其實都有效果,也不需附庸風雅,飲酒過量反而增加心血管病變的機會。
根據國防醫學院生化學科尹士俊教授1995發表的研究,台灣原住民酒癮(alcoholism)盛行率大約在42%-55%左右,是1950年代的100倍(註2)。漢人大約是原住民的8%左右。過量飲酒短時間或長期對健康都有影響,麻醉(包括區域麻醉與全身麻醉)時需要考慮複雜的藥物作用,因此需要告知麻醉醫師,您的飲酒習慣和目前服用的藥物。
為了自己的安全與健康著想,一般病人最好手術之前至少2天停止飲酒,手術之後也一樣。急診手術有許多因為喝酒開車騎車造成外傷、骨折、腦出血等需要緊急手術的病人,這種急性酒精中毒病人麻醉處置時有特別的考量。對於酒癮病人,麻醉醫師的主要考慮是哪些?
◎麻醉計畫
之一: 麻醉前評估
先問自己四個問題:是不是曾經想過要戒酒、旁(家)人是不是曾經抱怨你喝酒、是不是曾經覺得喝酒有罪惡感、是不是曾經早上張開眼睛就喝酒。如果有兩項以上答是,麻醉時就要留意慢性飲酒併發症,麻醉前訪視焦距要放在心血管(高血壓、心律不整、心衰竭徵狀)和神經科疾病(視力模糊、認知和方向感障礙、自主神經和週邊神經病變)。其他,如肝硬化、骨髓抑制、葉酸缺乏等所造成的血球細胞全缺乏,電解質、血糖等異常。因此必須特別留意凝血脢元時間檢查、胸部X光、心電圖檢查結果,懷疑心臟功能受損時還要加做心臟超音波檢查(註3)。如果時間足夠,又確認有慢性酒癮,手術之前麻醉醫師可能會建議施打維生素B避免術後神經病變,或施打維生素K治療凝血不良。因戒酒所引起的戒斷症候群,需要會診精神科或使用藥物來控制。
之二: 麻醉與恢復
的確,長期飲酒由於酵素誘導,達到麻醉作用的劑量要增加。因為增加麻醉劑量會加強心血管抑制作用,再加上病人本身因長期飲酒引起的心肌病變、心臟衰竭、與脫水等,抑制程度會超過預期。另外,肝臟是藥物代謝的主要器官,一旦受損,麻醉時所使用的藥物代謝會變慢,肝臟製造白蛋白的能力也不足,藥物作用和恢復時間可能變得更不可預測,麻醉的危險性因而提升。
其次,如果預定半身麻醉,可能因為凝血問題而無法進行,或能進行但發生術後併發症的機會卻增加。
手術後恢復期間,酒癮病人發生急性譫妄(心智認知功能障礙)的機會較高(註4)。
(註1: Rimm EB, Williams P, Fosher K, Criqui M,
Stampfer MJ. Moderate
alcohol intake and lower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eta-analysis of
effects on lipids and haemostatic factors. Br Med J. 1999; 319: 1523-8.
註3: Chapman R, Plaat FA. Alcohol
and anaesthesia.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Anaesthesia, Critical Care
& Pain 2009; 9: 10-3.
註4: Fox
CJ, Liu H, Kaye AD. The anesthetic implications of alcoholism. Intl Anesthesiol Clin. 2011; 49: 49-6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